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书武仁夫字说后
圣门教人无它事曰仁而已樊迟司马牛门人之下品
其问仁也亦未尝无诲言盖仁者人所固有人人可求
也然勇如子路艺如冉有习礼如公西华夫子各称其
能至于仁一则曰不知二则曰不知何也仲弓颜氏流
亚德行显闻者也而亦曰不知其仁噫仁之难能也如

是夫能之难言之易可哉恒山武宁仁其字所师吴民
瞻为作字说而嗣作者十馀人自 孟程
以来名状夫仁
者援引无遗矣复徵子言噫已言可损未言不可益也
予敢易于言哉虽然读戴记得廿有七言曰九容读鲁 (第 19b 页)
名享利巳非中道又况因都
堂背诵程文而有所激不足为高尝谓朱文公平生所
为率多于古人而动累于后来何累之有 孟程
张后叹
空川诗突兀险怪二程子师周元公岂可刬灭其师而
远引孟子又为诗侮邹䜣而忆陆九渊敢谓斯人学问
未仰 (第 23b 页)
其在明事迹者据列代史传及
钦定续通志例也

国朝脩明史儒林传末列孔颜曾孟传者用史记孔
子世家例也曾 孟程
朱后人有名而多著述者未得
其人应俟加访
一满洲蒙古汉军凡有学行者太约皆已登二品以 (第 5a 页)

孟程
朱之切要心法。具在六经。来谕云。幸见得大义。只合玩绎服用。以愚论之。恐执事之见得大义者。犹有所未尽也 (第 71H 页)
 历选。
如言历数也。
答权性中(庚申)
阅月相守。甚是喜事。而送后之思。尚有憧憧。忽此便中。远承问札。从审归侍无损。慰浣殊深。信后将浃一朔。缅惟侍馀学履。一味休迪。区区倾溯无已。所谕勿忘勿助。为持敬节度者诚然。而若直指为敬则大失 孟程
所训之旨矣。望须攻业益懋。以副此期勉之意焉。
答卞光鲁(癸亥)
 伏见先生论圣学疏则所论心性理气之说 (第 187H 页)
之时。则只当如是。在今日则邪说横流。正学渐晦。恐不可不讲明之。又况知孔子之为孔子。知曾思之为曾思。知 孟程
朱之为 (第 497H 页)
孟程
朱。率是其道之布在方策者乎。(上仝)
平生著述。殆百馀巨帙。而皆出于自得之深。穷格之至。而多有前贤所 (第 497H 页)
脱却气。直指其发用中善一边。故曰专指其发于性。程子则拈出气。以明智愚善恶皆由于才。故曰兼指其禀于气。 孟程
两夫子之说。虽各有攸当而不相悖。然朱子以程子为密者。以其发挥气也。且集注以人之才。固有昏明强弱之不同 (第 141L 页)
所也。士之居之。如百工居肆。以成其事。院而不讲学则与肆而不事事同。先生之道。乃三纲五常也。学乃诗书语 孟程
朱之书也。其事非高远而难行。患不学耳。学之可至也。而世之衰久矣。士率以记诵佔毕之学。乾没于科举仕宦之 (第 295L 页)
 鲁春对。天下无理外之物。亦无性外之事。理固纯善无恶。而善有善之理。恶有恶之理。则恶亦不可谓无此理也。性固纯善。而气有善恶。理随而局焉。则恶亦岂可谓非此性乎。孟子单指本然而以天命源头处言之。程子兼指气质而以人物禀受处言之。本然气质。同是性也。气质之性。不可以有善恶而谓非性者。犹人心道心同是心也。人心不可

以流于恶而谓非心也。
圣贤之言。或不无不相合者。孟子则曰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也哉。程子则曰有浊之多者。有浊之少者。清浊虽不同。不可以浊者不谓水也。水之浊者。不可不谓之水。则过颡在山者。独不可谓水乎。均是水则水之性。亦何往而不在耶。
 时秀对。 孟程
之以水喻性。所指者各异。搏跃而过颡。激行而在山。非水之性也。人之使之也。即所谓人性本善。而反之为恶也 (第 137H 页)
 滢修对。性有本然气质之别。语其本然则寓乎气而不杂乎气。中庸天命之性是也。语其气质则气各不同。而性亦有异。论语相近之性是也。孟子言性。就气质中拈出其本然。程子言性。就本然外发明其气质。言各有主。而义实相通。人物之生。固莫不具是理。亦莫不禀是气。则论性不论气不备。论气不论性不明。此程子之言气质。功不在孟子下。

而其与告子之认气质为本然。何可比论之哉。 孟程
之言性也。或以为异。或以为同。若不相济。原其本旨则同条而共贯焉。告子以人物禀气同者为性。而不知人物禀 (第 158L 页)
。而号于众曰王道云尔。则是岂理也哉。故孟子曰。以实心行实政。实心者。纯王之心也。实政者。纯王之政也。 孟程
立训。前后一揆。每于燕濩之中。玩味讽诵。不觉手舞。大抵以一心包万理。心不能存。理不能穷。理不能穷。心 (第 92H 页)
 答江德功书曰。絜矩者。度物而得其方。答周舜弼书曰。絜矩二字。盖谓度之以矩而得其方。臣台佐窃惟由前之说。以为度物而得其方云尔。则舍我所以为方之道而先求之于物也。终不若后说之度之以矩而取其方。使人有据守推行处。章句及或问之义。恐不出此。伏未知如何。
矩絜之矩。絜矩之矩。皆是吾心之矩。则其义宜无异同。吾心先有为方之道。然后求之于物而得其方尔。何以曰舍曰先乎。
 与汪尚书书曰。非孔子子思 孟程
之书。不列于前。臣台佐谨按敦仁博义。率性修道。继先圣之统。而辞辟异端。接孟氏之传。而讲明斯道者。四圣 (第 100H 页)
此也。异者心也。同者性也。潜玩则可知尔。)
其十四
心之能处是云才。循性敷施善可为。犹有浊清由气出。 孟程
同异晦商裁。(才者心之能运用做事底。无论心之清浊粹驳。皆能运用做事。故孟子以其灵觉活化能运用做事者。 (第 68H 页)
为虑后学之因此非殊之训。或认以才无善恶也。故特曰才出于气。气清则才清。气浊则才浊。此从本禀而言者也。 孟程
之言才。所以不同也。而朱子以为程子较密。则才之本有清浊。而不可谓善一边也明矣。
答朴鸣瑞(癸酉)
(第 10H 页)
之不同固可也。孟子所谓犬牛人三性。实言其本然之性而不害其各异也。明道此说。也有来历。若以其各异者。而 孟程
所言之性。拶归之于气质之性。则千万不是。(癸丑下同)
论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注。朱子谓四者皆学问 …… (第 218H 页)
又曰。才之善不善。由气之有偏正。(见性理大全三十一卷二十一板。)程子之意以为人之禀才。各有善恶云也。 孟程
之言才。何若是之异也。第程子之言。则朱子以为伊川所谓才。与孟子言才小异而语意尤密。(性理同卷二十五板 …… (第 222L 页)
此言之。 孟程
之言才者。各有段络而初无异同。真可谓前后一揆也。惟是孟子以其运用做事底能处言之故。(本文辑注。)只言 (第 223H 页)
。则民吾同胞。其颠连无告。固当与之相关涉。其视之。安得不有如伤之心哉。文王之心。盖莫非自然之天理。而 孟程夫子
之称道而师法者。亦知其天理之当如是矣。先儒以同胞之义。谓仁之全体。至于视之如伤。则民之疾痛怨苦。如劄 …… (第 368H 页)
之政。推博爱之理。保之如赤子。民之怀之。若子之于慈母。而一境靡然如风尚草。此正推源于视如伤之德。而亦 孟程夫子
隆慕之本意也。未知袁太守扇扬仁风之云者。其意亦果如此耶。此楼东头陂麓低短。恰受震宫之风。即所谓天地之 (第 368L 页)
。或不能全其本体。所谓全不全者。亦指见在处而言。非谓本体亦有多寡偏全也。)以此勘合。不惟朱子说。自孔 孟程
张。虽其言意差互。曲折万殊。亦将各得归趣。而无所窒碍矣。今之论者。往往不能融会。其主中庸者。谓人与物 (第 270L 页)
 重答清台别纸。 性中自具五常之理。故自然发而为仁义礼智。则所以为五常者。性也。所能为五常者。情也。
性是心中所具之理。浑然之中。涵包四德。故有仁义礼智之目。皆是未发境界。今曰发而为仁义礼智。则是性为体而仁义礼智旋次生出来为用。恐非 孟程
朱氏之说也。如何。
 
今谓性先发而为情。可乎。
性具于未发。而及其感物而动然后为情。则分明有先后。 (第 147H 页)
 必有事焉
语意丛委。似欠别白。盖孟子之所谓事者。指集

义而言。言以集义为事而勿忘。又不可豫期其效而助之长也。程子转作养心法。则所谓事者。固持敬之谓。事过而忘。未来而不迎。即持敬之法而非集义之谓也。盖 孟程
所言其用工节度则同而其所事则异。幸如此体看。如何。
 庾公之斯
此一段。即程子所谓徒费心力者。恐不必 (第 395L 页)
 游山逸兴。形于歌诗尚矣。道则曰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儒则曰浊酒三杯豪气发。朗吟飞下祝融峰。彼哉玄门。耿耿自奇。而独怪夫大儒先生。亦不免有独乐之意。此来幸与九儒十释。同游千岩万壑。共其冥搜。 孟程
与人同之趣。可想于百世之下。敢用晦翁韵以志所感。释子毋视我为毗迦佛祖。 (第 112L 页)